重磅!第100家央企,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成立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国资委数据显示,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管理196家央企,到2022年压缩至98家,十年间通过兼并重组、破产退出等手段,累计减少央企79家。而此次中国长安的成立,恰似国企改革棋局中的关键落子。根据国务院批复,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独立分立,由国资委直接注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,原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”更名“辰致汽车科技集团”,为新央企让出名称空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重组并非简单数量增减,而是通过专业化整合,将原本分散在兵器装备集团的汽车资产集中到新平台,形成覆盖整车制造、零部件供应、汽车物流的全产业链布局。
中国长安的成立,使我国汽车行业央企阵容扩至三家——中国一汽、东风汽车、中国长安。这个新晋者手握117家分子公司,业务触角延伸至智能汽车机器人、飞行汽车、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。其注册地选址重庆,更暗含区域经济协同的深意,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基础,构建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。
依托重庆、上海、意大利都灵等“五国多地”研发体系,整合3500余名核心研发人员,重点突破固态电池、自动驾驶芯片等“卡脖子”技术。这种布局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形成呼应,有望成为汽车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。新集团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,控股、参股27家企业,这种资本结构为实施员工持股、引入战略投资者提供了空间。参照中国电器装备集团混改经验,中国长安或将在新能源、智能网联等领域开展市场化融资,推动“科技—产业—资本”良性循环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长安在飞行汽车领域的布局。其规划的“海陆空立体交通生态”,与小鹏汇天、亿航智能等民企形成差异化竞争。这种央企带头、民企协同的创新生态,正是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》倡导的“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”的生动实践。
中国长安的治理结构颇具创新性,采用“集团级+事业部级+企业级”三层级创新平台,建立精益管理体系,通过VDA6.3质量体系、HSE环保标准等国际认证。
中国长安的成立绝非简单的企业重组,而是国家战略、产业变革、制度创新三重逻辑交织的产物。在这场关于未来出行的竞赛中,中国长安能否续写长安汽车1862年洋炮局以来的创新传奇,时间将给出答案。
推荐阅读: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